“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和竞争中成长成才能力,举办此次教师专题培训班就是一个举措。学校赓续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奋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榆林学院党委书记张新柱在学校教师暑期培训班上的讲话,为学校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把脉定向、绘制蓝图。
砥砺奋进新征程,蓄势扬帆再远航。在学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又一重大喜讯传来: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通报的2021年度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名单中,榆林学院荣登优秀榜单。面对这一沉甸甸的荣誉,院长许云华深情地说:“榆林学院的历史是辉煌的,现在是不俗的,未来是可期的。当下我们要珍惜荣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勠力同心,奋力追赶超越,实现大学更名。”
近年来,榆林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学科优势、学校发展优势,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坚持第一标准:党建引领把方向 开启强校新征程
坚持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动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该校党委把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作为第一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保障落实;设置高层次人才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做好人才引进、管理、服务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实行定期重点督办检查。同时,出台《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榆林学院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文件,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从政治立场、学术观点、师德师风等方面严格教师入职标准;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奖评优、考核考评等全环节严格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选树师德典型,评选“最美榆苑人”,形成人人思进,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性竞争机制。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榆林学院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老校长李子洲提出的校训激励一代代榆苑人坚守“读书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大力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师生编演话剧《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以实物、图文等形式再现英烈校友生平事迹,打造铸师魂、强使命的学习阵地,激发广大教师爱国报国的远大志向,厚植爱校荣校情怀,潜心教书育人,形成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人才工作协同推进的新发展格局。
优化第一资源:外引内培齐发力 汇聚人才强动力
引进人才是手段,培育人才是基础,留住人才是关键,用好人才是根本。学校潜心搭建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人才培育的良好生态,不断强化平台事业引人留人的核心作用,明确和加强人才引进方向布局,推动学校不断取得新业绩、勇攀新高峰,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学者专家。
依托平台,让外来人才“进得来”。从2021年起,榆林学院每年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并把人才引培工作写入各二级学院追赶超越任务,实现人才工作考核与二级单位的绩效分配、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挂钩;同时给予二级学院人才工作极大的自主权,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鼓励学院根据学科建设、科研团队打造、项目技术攻关自主举行人才面试、选聘工作。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力,拓宽人才引进宣传力度,举办“榆溪学者”论坛,邀请国内外数百名优秀青年学者来校交流,强化“柔性”引人才。2021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引进青年常春然任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同时依托“秦创原”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研究院,实现人才共引共用,成果共研共享。据统计,2021年引育高水平博士54人,超过2020年全校博士总量的三分之一。2022年以来引进高水平博士27人,从西安交通大学引进知名学者王进仕任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引进中山大学博士李保宁,在JACS等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引进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苏慧君,一篇论文在PNAS学术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在EST学术期刊上发表。
学校引进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博士,凝聚起一批真学真研、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青年才俊,人才成效进一步凸显,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6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全年共争取各级各类项目75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36项;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检索90篇,出版学术专著42部、获得专利290项。
精准施策,让本土人才“活起来”。实施“榆溪学者”人才计划,为人才向上发展铺设阶梯。选派优秀教师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鼓励探索科技前沿,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实施“青年教师培优工程”,鼓励学校40岁以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新进博士提供20万元到30万元科研启动费,支持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主选题、自行组建团队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大力引进本土领军人才,筑牢学科发展基石。此外,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强化人才引进的方向布局,引入治沙模范张应龙,发挥领军人才的“火种”作用,促进关联的学术团队共同发展。2021年,新增省级平台3个、国家级平台1个。
激活第一动力:构建竞争新机制 形成发展新格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引进培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实行科学的激励机制。榆林学院坚持业绩为王导向,构建追赶超越新机制,强化岗位目标任务管理,出台《榆林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榆林学院教师岗位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把绩效存量的30%进行改革,年底教师最高可拿到近20万元,也有的仅拿到7000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躺平的站起来、站起来的跑起来,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内生动力,全校形成了跑政府、跑企业、跑校友的生动局面,有力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竞争中自我成长成才能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三晒三看”“跑三”等生动实践,进一步深化竞争中成长的新机制,晒思路看水平、晒速度看担当、晒成效看能力,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新气象。学校服务地方取得显著成就,“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2021年科研立项经费1.5亿元,到账经费1.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3%和159%。获批3个省级科研平台、18项国家基金、1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36项厅局级科研奖励。学校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成立榆林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组建“深度融入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陕西双翼煤化公司签订2000万元的项目合同,合力推动榆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榆阳区政府共建3400亩产学研基地,总投资1.13亿元;与鄂尔多斯就技术成果落地转化达成正式意向,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跨省转化“零”的突破。学校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
在完善教师分层分类评价方面,分别制定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晋升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单列思政队伍、绥德师范过渡时期教师职称晋升办法,畅通辅导员双晋升通道,设置直接晋升通道,新增实验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畅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绿色通道,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做好住房补贴发放、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过渡房安排等人才发展相关的保障工作,用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栖;厚植红色沃土,才能育出“参天大树”。这所成长于大漠之上能源重镇榆林的大学,正在向着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最具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阔步迈进。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文章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931219903817612852&item_id=693121990381761285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上一条:【荣耀西安网】陕西多所学院拟更名大学,这所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考核!
下一条:【榆林日报】红色沃土育出梧桐树 ——榆林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和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