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 正文

西北大学与我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5日 18:37点击:[]

5月24日下午,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副校长李振海等一行莅临我校,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旨在深化校际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我校党委书记张新柱、校长康伟、副校长闫龙出席,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西北大学校友参加签约仪式。

会上,李振海、闫龙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合作阶段,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张新柱代表学校对西北大学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两校之间的干部挂职交流和校友情况。张新柱表示,今天是两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会,也是西大校友座谈会,更是新一轮两校合作动员会。双方主动谋划,聚力赋能,共同为榆林乃至陕甘宁蒙晋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新柱回顾了两校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强调了两校共同的革命史和深厚的历史联系,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新柱指出,榆林学院(陕西省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李子洲曾任西北大学(中山学院)副校长,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当前榆林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也需要西北大学的支持与帮助,两校合作前景广阔。他希望两校按照协议内容和条款,抓好各项约定工作的落实,通过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互动、教育教学的互助、学科专业的互补、科学研究的互利、服务社会的互惠、两校发展的互进,大手拉小手,共同打造校校合作新示范,协同开创新时代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新探索,携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庆伟详细介绍了西北大学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西北大学以其120年的办学历史,不仅培育了大量杰出人才,更在地质学、考古学、理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庆伟还提到了在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双方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化工、碳中和以及红色文化研究等领域。他提出,首先要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利用榆林地区的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最后要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共享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孙庆伟就榆林学院辉煌的历史、高质量发展等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表示,榆林学院作为榆林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秉持着“奋斗”“接续奋斗”的精神,为地方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谈到榆林学院的近几年的发展,孙庆伟更是赞不绝口。他指出,榆林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引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孙庆伟还特别提到了榆林学院的干部作风。他表示,学校的干部们充分体现了“奋斗”精神,勤勉务实、敢于担当,为学校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这种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孙庆伟衷心希望榆林学院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康伟回顾了我校近三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他提到,学校通过顶层设计谋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跨越、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以及服务地方能力提高等多方面举措,实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学校目前存在的不足,如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升、代表性科研成果需进一步凸显、科技成果实践转化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能力需进一步深化等。康伟特别强调了与西北大学在碳中和、生命科学及红色革命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双方能共同组建学科团队,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以提升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闫龙详细阐述了协议的主要合作内容,包括发挥西北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帮助我校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双方加强协同攻关,联合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将各自优势学科与发展需求相结合,双方共同凝练科研方向,联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实现互利共赢;在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和推进教育数字化等领域,双方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双方共建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支持,聚焦发展需求,健全发展机制,发挥人才效能。

这次会议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也为未来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前,孙庆伟一行在康伟、闫龙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化工实训基地、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校史馆,深入了解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发展成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