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我校人才强校战略。信息工程学院于2022年5月19日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烨主持,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
座谈会上,各位教授、博士积极发言,为学院的发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言献策。
张珏老师谈到,好的班干部对优良的学风、班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只要班长或者学委能够按时上课、认真学习,基本是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同学去好好学习的,说明朋辈之间的榜样力量很强大。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考研报考率和上线率,学院可以联系定点合作院校共同培养,在专业课复习方便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到学生,可以推荐优秀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工程硕士。最后,她就自己读博期间的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长和经验与大家做了交流,并鼓励大家一定要积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冯治东老师从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首先,他回答了“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他提出,其实每个人都是人才,只是要分成两类:拔尖人才和普通人才。有的老师可能科研能力较强,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有的老师可能职称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但是对社会的贡献很大、知名度很高。其次,他谈到“如何聚集人才”。第一是要创造环境,为人才解决如居住、教育等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搞科研、做教育。第二是在培养人才方面下功夫,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吃老本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学院应该建立培养机制,鼓励每一位老师努力上进,争取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最后,他谈到人才团队的打造的重要性。他鼓励相同研究方向的老师积极抱团,根据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去更加科学的打造团队。
蒋平老师指出,追赶超越的任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在任务分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学科特征,尽量让大家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也强调科学组建科研团队可以很好的提高科研效率。
张永恒老师说到,每个人都可以是人才,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定要发挥团队的作用,让个人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个人在选择科研方向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保守,可以遍地开花,从多领域培养自己的能力,另外要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学内容,二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作为高校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参加线下学术研讨会,多走出去与行业专家学者沟通。学校应该帮助年轻教师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老师们安排好生活,保证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下大功夫。
刘汉烨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是教学。他认为,大一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导论课的内容可以加以拓展,对专业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一入学就深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努力的方向。注意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二、大三阶段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大四阶段做到保质保量出口,严把毕业标准。第二是考研。他强调要做好精细化安排,主动联系相关院校建立关联。第三是科研。科研团队的划分工作要注意研究方向的粘合度,更好的发挥个人特长和专业优势,利用科研平台带动个人的发展。必要时组织老师们参加系统化的培训,通过对科研工作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细致培养去提高科研能力。最后,他建议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一方面可以拓宽学术圈,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
张峰老师从学生的培养工作展开讨论,他提出学生工作要重视“三关”。一是入口关。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去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从而保证生源质量。二是培养关。“严师出高徒”,优秀的学生一定是严格要求的结果,所以他强调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三是出口关。对于毕业生的质量要层层考察、严格筛选,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推迟毕业。
李红卫院长强调,学校明确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希望老师们不要躺平,努力奋斗,认真谋发展。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学校各项要求,从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培养自身能力。
最后,张烨书记指出,本次人才交流座谈会旨在更好地发挥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院上下形成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重视培养人才、人人争先创优的优良风尚。建立全院教师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机制,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凝心聚力,共谋院系发展。并提出了四点意见: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重视人才引育工作。在“引进来、用得上、留得住”方面下大气力。二、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做到政策保障、机制激励、经费支持。三、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凝聚形成团队合力,发挥团队力量。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