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五四青年节寄语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实践育人的工作要求,全力助推我校“五乐育人”工程实施,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育人功能,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支持广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学校决定开展榆林学院2024年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预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活动时间
2024年6月-9月
三、总体思路
对标《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及学校实践育人相关要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民族团结、卫国戍边等领域,在系统总结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和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协同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精心策划系列专题实践项目,支持学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内容
1、“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进力量”主题专项实践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各地红色资源,通过实地考察、人物寻访、文献调研、变迁比较、口述史、多媒体呈现等方式,结合党团史和青年主题教育,鼓励学生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寄语作为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理论宣讲等多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2、“聚焦专业前沿,引领科技创新”专项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学生围绕学科专业特点,坚持社会实践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开展企业走访调研、科普宣讲、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通过科研报告、技术研发和推广、生产工艺优化等方式投身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大赛,开展调研研究、实习实训、项目攻关、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把创新融入青年的血液,让创造成为青春的标志。
3、“汇聚青言青力,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实践活动
聚焦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学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学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广泛实施线上线下公益支教、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推广普通话等领域的重点项目,让更多青年学生到乡村一线亲眼看、亲手看、亲身悟,强化学生“谋三农福祉,促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 青春笃行”计划,各学院积极申报,截止时间6月25日。(网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SIK53OFC1cELCIVazj-UQ)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专项实践活动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组织学生深入城市社区、县域场镇和基层农村,投身“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保护母亲河”等环保行动,向公众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开展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环境问题调研、水资源保护等实践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5、“ 深耕志愿服务,共享社区文明”专项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依照团中央发布的“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团省委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在学校与团榆阳区委建立的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基层。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文明实践、关爱少年儿童、为老服务、阳光助残、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社区治理、节水护水、文化传播和旅游服务、法律服务与禁毒教育、文艺汇演等类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些“小而美”“小而精”的志愿服务项目,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培育心系国家、社会、拥有家国情怀的当代青年人才。
6、“石榴籽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实践活动
贯彻落实中、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学生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结合地方需求确定实践地点和内容,结合实践地资源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自护教育、民俗文化调研等,将社会实践聚焦在促进各族师生和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强化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7、“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卫国戍边专项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重走戍边路、守护国界碑、看望戍边卫士、驻边干部、抵边村民,针对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调研活动,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深入挖掘戍边红色故事,讲好新时代边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国家安全等边境故事,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感悟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
8、“聚焦发展成就观察,坚定人生理想信念”专项实践活动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结合学校专题科研项目开展,组织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
9、其他实践活动
鼓励各学院、各部门、各科研项目团队、团学组织、社团等与国家、省、市下发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对接,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产教融合、“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创项目”筹备等策划专项实践,组织动员大学生进政府、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参加政务实践、企业实习、兼职锻炼、职业体验、创业锤炼等实践活动。
五、组队要求
根据榆林学院2024年“追赶超越”专项任务要求,二级学院参加社会实践的参与率不低于总人数的35%(具体以团省委2024暑期“三下乡”注册平台数据为准);社会实践成果获得率不低于二级学院总人数的3%,如二级学院总人数1000人,需社会实践成果30个。(社会实践特指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记入下一年“追赶超越”。)
榆林学院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计算、置换一览表
1、团队实践
(1)院级组队:按照“力争大一、大二全员参与实践”的原则,全院大一、大二学生全部组队实践,实践形式统一为“返家乡”社会实践,院级团队拟定实践主题,团员成员统一在属地“返家乡”就近、便利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2)校级组队:校级立项团队将在各学院择优上报的社会实践项目基础上综合评审立项,团队成员可跨院联合申报,联合申报以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申报单位。
2、个人实践
各学院团总支(分团委)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学生课程安排综合考虑个人实践项目的立项与备案。鼓励学生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三下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获取社会实践岗位。
六、活动安排
1.策划动员、团队组建阶段(6月11日至6月19日)
(1)各单位应召开专题动员会,开展分层分类指导,做好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的宣传、动员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校将在出行前为有需要的团队制作“榆林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铭牌,请各单位下载并填写《2023年榆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统计表》(附件1),并提供附件材料(包括每个基地简介、资质证明、共建协议等相关内容)。如拟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可下载填写《榆林学院社会实践共建基地协议(模板)》(附件2)。
(3)各单位要组织团学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密切关注团中央“三下乡”官网(http://sxx.youth.cn/)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学生自组团队实践项目的指导和申报工作。团队组织结构应设置合理,且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团队。
2.立项申报、答辩阶段(6月20日——6月23日)
(1)各学院申报立项流程
各立项团队根据要求填写《2024年榆林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申报表(院系)》(附件3),并将纸质版与电子版申报表交至各团总支(分团委)进行初审。
各团总支(分团委)须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在6月20日前组织申报团队进行答辩,并在校团委“奋斗”官网社会实践专题网站进行报道。应择优推荐校级立项资助团队,并根据答辩评审结果对推荐予以立项的团队进行排序,填写《2024年榆林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汇总表(院系)》(附件4)。以上资料须经院系党总支有关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校团委将通过申报书评审确定学校重点团队、校级立项资助团队及相应资助金额。各学院须按照1:1的原则配套资助一批院系重点团队。未通过学校立项资助的项目将自动转为院系立项项目。是否资助及资助金额由院系决定并报校团委备案。
(2)各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申报立项流程
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申报立项,须填写《2024年榆林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申报表(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附件5),并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统一上报校团委。
3.申报要求
各二级学院根据“追赶超越”任务情况自行组队,原则上各学院校级立项团队不少于3支,实践团队人数控制在10-20人,且必须至少有1名指导教师负责随队指导开展活动;各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限报1项校级立项项目。请各单位将以上资料纸质版于6月23日下午18:00前交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打包发至ylxytw@163.com,逾期不予立项。
4.实践培训阶段(6月23-7月5日)
校团委将组织全体团总支(分团委)书记、辅导员、带队指导教师等集体备课,为大一、大二学生开展以“行走的大思政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程,重点围绕社会实践准备工作、如何开展实施、总结与考核等方面进行培训。七月初,校团委将组织开展榆林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5.项目实施阶段(7月-8月)
各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陆续开展活动,实践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和素材采集,所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团队和个人都需在中青校园、讴客(团陕西省委数字化平台)上注册并上传活动纪实、照片、视频等,积极开展校内外新闻宣传。校内外新闻宣传媒体平台具体可参考附件6。
6.项目总结与评选(9月-10月)
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实践纪实等优秀成果;校团委将组织汇报评选,评选校级优秀团队、个人、指导教师,择优推报团市委、团省委;各项目团队注重成果转化应用,具体可参考附件7。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育人成效。社会实践是高校共青团发挥实践育人功能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引导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精心策划,提升活动实效。各学院要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指导培养、突出重点特色,推进实践过程资源共享、优势整合,鼓励同学们在社会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心得总结。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好“第二课堂成绩单”。
3.加强管理,坚守安全底线。各学院要加强实践团队管理和安全保障,提前了解服务地自然条件等信息,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随队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4.强化宣传,彰显实践成效。各单位在具体实践指导中要把握关键,抓好示范,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跟踪、指导,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三下乡”官网、中国青年网、陕西共青团网、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站、榆林学院官网、榆林学院团委“奋斗”官网、院系官网及市级以上官方媒体等媒体平台,做好优秀团队及个人的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未尽事宜请联系校团委
联系电话:0912—3894438 15829220147
联系人:刘媛媛
共青团榆林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