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校地联建共建、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双向赋能推动共青团全面融入“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体系,“厚植沃土”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引导广大青年在“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中挺膺担当,6月14日下午,榆林学院与榆林市县区共青团协同创新发展签约仪式暨“三下乡”社会实践集体备课会在逸夫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
榆林学院副校长马亚军致辞,团榆林市委副书记李秋同讲话,榆林市各团县(区)委书记与二级学院党总支签订协同创新发展协议,榆林学院学工部、团委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三下乡”带队指导教师,学校各团学组织负责人、二级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志愿者协会会长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蹇攀峰主持。
马亚军在致辞中向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红色历史、办学定位以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他指出,校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实践育人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更是携手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开端,为今后双方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优势,努力培养地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扎实在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做好服务榆林地区各项工作,推动合作领域拓展、合作层次深化、合作质效提升。他希望,校地双方建立健全共商共建机制,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校地互动交流,拓宽大学生视野格局;打造精品实践项目,探索就业创业新机遇;提升校地合作实效,加强实践成果转化。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积极探索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产教互融、人才互通的发展之路,共同谱写校地共青团实践育人合作新篇章。
学工部部长延江波宣读了《榆林学院与榆林市县区共青团协同创新协议》。团榆阳区委书记张悦、榆林学院政法学院团总支书记章赵晖围绕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实践、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
团榆林市委副书记李秋同在讲话中对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基因强、土壤好、养分足表示肯定,并介绍了团市委关于实践育人的典型做法,着重介绍了面向全国各大中专学校开展榆林市2024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表示,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团市委、各县市区团委、各社会实践基地与榆林学院及二级学院签订协议,共建实践基地,整合资源,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探索新模式。各级团组织要统筹谋划,加强合力,落实责任机制,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品牌,为地方发展和学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建设的新篇章。
榆林学院与榆林市县区共青团协同创新发展签约仪式
榆林学院招生就业处王金鹏副处长和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刘媛媛分别作社会实践成果转化和“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培训。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史馆、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