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子乐
霍子乐(1898~1967),原名霍育丰,绥德县城关镇人。
霍子乐从小进私塾,后就读于省立中学堂,1921年考人北京法政大学。1924年毕业后,回绥德,任陕西省第四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他积极向学生传播新文化知识,鼓励、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出走河南,担任河南军务帮办公署军法官。曾利用合法身份掩护、营救中共地下党员白寿康、齐渭川等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霍子乐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积极为八路军绥德警备区募捐衣服、现金,并带头捐助2000银元,为全县之首。1938年,日军在黄河东岸炮击宋家川,河防吃紧,他又带动地方募捐2万余元。当时,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想将此款归专署,他与进步人士据理力争,终将捐款全部交八路军陈奇涵部。他还利用自己家中经营的商店,多次为八路军购买布匹、粮草等。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何绍南妄图将三五九旅挤出绥德警备区。煽动地主栾文山组成所谓的请愿团,假借民意,到处发电报,大肆造谣、诬蔑三五九旅,要三五九旅撤出绥德警备区。以霍子乐为首的进步人土起草了真正代表民意的请愿书,电发重庆、西安等大城市,揭露何绍南的反共罪行,歌颂三五九旅的抗日功绩和爱民行动,不让撤离绥德。
1940年霍子乐毅然参加了革命队伍,担任绥德专署建设科科长。1941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建设厅长,同年11月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并先后被任命为边区政府委员仍兼建设厅副厅长。1942年,在大生产运动中,他根据陕北的自然条件,提出大力种树、发展畜牧业和棉毛纺织业、搞活经济、战胜困难的主张,受到边区政府的赞扬。
解放战争中,霍子乐随边区政府转战陕北。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进犯陕北侵占绥德城后,放火烧了他的家,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却更激起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和对共产党的热爱。
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长。副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还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省人民代表大会。在任畜牧部长期间,他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陕西优良品种秦川牛濒临灭种,便在军政委员会上提出“保护和发展秦川牛,以解决耕畜困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议,对解放初期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种种诬蔑。1967年,他为林彪、江青一
伙煽动武斗、打砸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痛心疾首,以致心脏病发作,同年11月17日,病逝于西安,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