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怀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校区首页>校友情怀>知名校友> 正文

荆 兰校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8-12-10 点击量:

兰(1928~),女原名刘金兰,绥德县名州镇兴隆庙坡人。生于北平。中央歌舞剧院一级编导,俄语翻译。1934年因父病失业,全家由北平回到原籍——绥德县城。

1941年小学毕业,被保送入绥德师范学习。1943年秋,被选调入延安鲁艺文工团学习音乐,学成后返回母校。194477日参加中国共产党。

当时绥师成立了文工团,她返校后被选为编导组组长,写过秧歌剧,演过话剧《把眼光放远点》(扮二傻妻)、秧歌剧《二流子变英雄》(扮嫂子)、《夫妻识字》及参加舞蹈《叮铃舞》、《工农兵反法西斯舞》等演出。假期到绥德分区的子洲、义合等地进行巡回演出。

1944年绥师毕业,她响应毛泽东“深入工农兵生活第一线”号召,放弃城里工作优越条件到十里铺担任了乡文书。

1945年春,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师从舒群、何其芳、艾青、萧军等。同年815日日寇投降,她随鲁艺师生千里行军至刚刚解放了的张家口,留在华北联大文工团。不久便批准进入联大文艺学院俄文系学习。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联大撤出张家口,辗转于冀中平原。

半年后联大驻校于束鹿县时,她曾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秧歌队赴前线慰问演出,演出秧歌剧《四姐妹拜寿》(扮大姐)、《小姑贤》(扮婆婆)、《保卫胜利果实》等;同时,接待与看护在前线战斗中撤下来的伤员。慰问演出结束后,她被选为模范工作者。此外,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的晚会中,她参加演出了苏联话剧《驿站》(扮逃亡白俄贵妇)受到好评。’

1948年荆兰在俄文系毕业后,进入研究室。

1949年初北京解放,联大进入北京,荆兰任法委会翻译,担任苏联访华文化代表团电影队翻译和翻译组长,参加了《中国人民的胜利》影片的拍摄。

1950年春,人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剧团任演员。同年秋,任文化部中华杂技团出国访问演出翻译,兼任演出节目的俄语报幕主持人,在苏联和波兰各大城市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半年后任罗马尼亚歌舞团及苏联音乐剧院访华歌舞晚会报幕主持人。

1952年进入哈尔滨铁路文化馆苏联专家演员训练班学习。一年结业后,师从俄声乐专家沙曼斯基进修声乐。回院后又曾师从郑兴丽等脱产学习声乐数年。

在歌剧院曾参加了歌剧《小二黑结婚》(扮区长)、《牙利喜歌剧《小牛》(扮朱海依)、苏联喜歌剧《货郎与小姐》(扮姑妈)、歌剧《夺印》(扮队长太太)、《花开满山头》(扮云子)的演出及独唱重唱等。

翻译过苏联表演艺术论文《舞台的青春》、《苏联电影脚本问题》(1950年文艺报第二卷第一期),歌剧资料《青年近卫军是如此战斗和死去的》、《苏联红军剧院》、歌词《田野静悄悄》、《胜利》等等。写过艺术评论:《创造母亲形象的表演艺术家胡朋》(1984年戏剧报第一期)、《中西融合出新声一一谈邹德华的演唱艺术》(人民音乐1985年第九期)、《艺术——拥抱生活吧(轻歌剧〈小巷歌声〉观后)(1988年中国文化报)、《歌剧导演艺术家刘郁民》(19901月)、《交响音乐指挥家李德伦与歌剧》(19902月)、《当歌剧界一片沉寂时》(19996月《歌剧艺术》),以及短文《对鲁艺文工团的美好回忆》(19956月《新文化史料》)、《一个美丽梦想的实现》(19991126日《中国文化报》)等。另:写过小歌剧《当家做主》、《车水歌》……导演过小歌剧《彭德怀坐轿》……

在中戏歌剧团以后改名中央实验歌剧院或中央歌剧舞剧院时,历任演员、演员队长、院领导成员、艺术室编导等职。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歌剧研究会会员。同时也是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1988年至1999年参加编辑出版了《中国歌剧故事集》(任副主编)、《中国歌剧艺术文集》(任主编)、《丁里艺术集》(任主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