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怀

知名校友

当前位置:校区首页>校友情怀>知名校友> 正文

刘澜涛同志简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8-04-21 点击量:

刘 澜 涛

刘澜涛(1910-1997),原名刘振方,陕西省米脂县城关镇团卧梁村人。1925年在绥德第四师范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次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共产党员。原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刘澜涛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少年时期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怀着救国数民的思想,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米脂县团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1928年5月参加组织领导了米脂学生运动,抗议日本侵略者在济南制造的“五卅惨案”,并掀起反抗当地土豪劣绅的群众运动。后任靖边县团委书记、三边特派员。1930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任陕北特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同刘志丹、谢子长等一起开展陕北革命斗争。1930年8月在绥德工作时,被敌人逮捕入狱。他严守党的机密,坚定党的信念,后经党组织和党外民主人士杜斌丞营救出狱。1931年2月调往河北省委工作不久,因叛徒出卖再次被捕,被关进“北平军人反省院”(即草岚子监狱),与殷鉴、薄一波、安子文等在狱中成立党支部干事会,任支部委员,同敌人坚决斗争。敌人提出“每半年审查一次,三次不反省,枪毙!”。他们针锋相对提出“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的口号,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刘澜涛参加了绝食斗争,坚持七天,迫使敌人作出很大让步。他们还把监狱变成学习马列著作及中外科学名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书的学校。在对敌斗争的特殊战场上,刘澜涛保持了革命气节和坚忍不拔的斗争意志。1936年9月,刘澜涛等53人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6年10月 刘澜涛受北方局委派,到绥东抗日前线创办抗日刊物、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因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调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1937年,北方局决定派他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调他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后任绥德特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八路军绥德警备司令部秘书长。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他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书记。他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的培养工作,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强调一方面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经常下基层,跟农民和农村党支部的同志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他和区党委始终把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亲自训练农村党支部书记、委员,直接听取农村党支部的汇报,并到农村党支部中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北岳区党组织具有坚不可摧的战斗力,广大农村党支部成为真正的战斗堡垒,他成为模范的党务工作者。1941年1月,北方分局改为晋察冀分局,他任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协助彭真、聂荣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坚持持久战,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逐渐形成晋、察、冀、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巩固的敌后根据地。他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到延安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晋察冀的工作,得到毛泽东的赞赏。随后参加了七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日寇投降后,9月,刘澜涛从延安回到晋察冀,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军区副政委,后任张家口市委书记。1947年4月刘少奇、朱德同志带领中央工作委员会,1948年4月毛泽东带领中央机关,先后从陕北转移到晋察冀解放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澜涛受晋察冀中央局的委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了这一重大行动,为党中央的安全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期间,刘澜涛与朱德总司令同住一院,他同聂荣臻等在朱德总司令的领导下,共商攻取石家庄的计划,后经毛泽东批准,攻克石家庄,成为华北我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按照中央的部署,他同聂荣臻一起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改革,不断壮大人民力量,动员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1948年5月,晋察冀中央局合并为中共华北局,他先后担任华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和党校校长,华北局副书记、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副政委等职,协助薄一波同志领导华北军民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天津战役的胜利和北平的接管以及绥远的和平解放。1948年9月他参加了中央政治局会议,1949年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建国前夕,华北局组建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刘澜涛担任校长,第一期1.2万名学员于1949年8月毕业,对当时充实干部队伍起了很大作用。毛泽东对华北“革大”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后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附设政治研究院,供各民主人士来此学习,其经验也得到毛泽东的肯定。1949年9月,刘澜涛参加了协商筹建新中国至关重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建国后,刘澜涛担任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华北军区副政委,同时还担任政务院华北事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1951年11月,刘澜涛等将刘青山、张子善的严重犯罪事实报告党中央经党中央批准,将他们依法予以严惩,为新中国的反腐倡廉开了第一炮。

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各大区,刘澜涛调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华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央书记处第四办公室主任,协助邓小平秘书长工作。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监察委员会,他担任副书记,协助董必武书记主持日常工作,为党的监察工作作出了贡献。1956年他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这期间他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团员,随同团长朱德同志出访苏联和东欧多个国家,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丹麦共产党第20 次代表大会”。后率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纪念十月革命节的活动,为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

1960年,刘澜涛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当时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遵循国务院关于要注意农业问题、搞好民族团结、发扬延安精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指示,深入调查研究,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紧急调运粮食救灾,制止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发生,在党中央和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促进了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刘澜涛为杜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总结经验、调整政策、克服困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65年1月,刘澜涛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澜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维护党的领导和人民利益,坚持抵制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倒行逆施,遭到残酷的迫害,被投人监狱达八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家属受到株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澜涛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1979年以后,他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顾问。1979年7月,在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1983年6月间,他认真落实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范围、对象和基本方针,把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四化”服务的轨道上来,为开辟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参与总结30多年来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经验,负责修改政协章程,解决了全国政协机关的机构、体制、人员调整问题,促进了一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学院的恢复和发展,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澜涛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担任中顾委常委期间,他经常深人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关心贫困地区人民的疾苦,积极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他努力贯彻邓小平的指示,积极支持一线同志的工作,为破除实际存在的领导终身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澜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为人民忠诚服务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具有共产主义者的坚强品格,面对敌人屠刀无所畏惧。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公正率直,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党奋斗。他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实践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誓言。

刘澜涛在病重期间致信党中央,郑重地表示他逝世后丧事一定要从简,不通知外地亲友,不设灵堂,不搞送别仪式,遗体交医院解剖研究,骨灰撒放地点不留痕迹,不设标志。江泽民同志亲自到医院看望了他,对他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十分赞赏。

1997年12月引日在北京逝世。

刘澜涛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的光辉的业绩将永载党的史册,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