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筑牢“后勤保障线”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考验。11月25日上午8时接到学校进入疫情静默管理通知后,后勤管理处和餐饮公司立刻组织开会进行部署,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如何在突发情况下保障全校14000多人的用餐问题,全体餐饮人克服重重困难,勇敢逆行,用初心战疫情,用使命显担当,为这场特殊的“战役”,贡献了餐饮人的力量。
为了能让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吃上营养、健康的饭菜,200余名餐饮人坚守在食堂,不眠不休,累了就在用凳子、桌子拼搭成的“小床铺”上休息一会,甚至席地而睡,全力保障全校师生的食品供应。然而,每天除了要备货、卸载物资、食材清洗、加工、烹饪一日三餐,还要分配、打包、配送方便面、火腿、苹果、饼干、鸡蛋…… 每天配送数量超十五万份。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后勤管理处克服困难组建了临时送餐组,主管校领导带头分餐送餐,硬是用超强“待机”模式弥补了人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丰富饭菜种类,餐饮公司提供了套餐、水饺、面食、冒菜、汉堡等食品,但是由于进驻学生公寓的专班老师人数较少,餐食从餐厅送到学生手中需要较长时间,导致面食坨成一块,无法食用,针对这些问题后勤管理处立刻做出调整,配送饭菜以干货为主。然后屋漏偏逢下雨,榆林市气温突降到零下十度以下,主管后勤校领导连夜组织召开会议商讨出餐配送方案,经过大家连续奋战,终于保障了师生们在严冬依然能及时吃到热饭热菜,同时避免了物资的浪费。
“过年了”、“榆林学院,绝对的温暖”、“比我家里食材丰富”、“今天饭菜挺好,每个楼层都是热的”、“家长的感谢信”…… 随着各个渠道的信息反馈,后勤人终于露出了笑脸,这是200多双手挽在一起,筑成的校园“餐饮保障线”。
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见。杨青东是榆林学院的一名大巴车司机。从11月榆林疫情突然爆发,他每天凌晨起床接送医护工作队,陪同核酸采样,护送核酸标本,一天到晚防护服不离身,吃在车上,睡在办公室。
每次疫情他都像惊涛骇浪中的摆渡者,将同学们运送到安全的彼岸,将学校需要的医护队和各种物资接回来。虽然始终战斗在抗疫的最前沿,但他从没有退缩过,面对风险总是挺身而出,用实干苦干彰显了学院人的力量和担当。
抗疫一线的“艺术人生”
在11月14日学校做出学生公寓封闭管理时,艺术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立刻进入学校,按照学校要求成立公寓专班。当时情况紧急,疫情发展瞬息万变,大家来不及带生活用品,立即进驻公寓。楼长统筹全局,层长分层执守,同志们睡过道,躺硬板床,穿单衣,24小时日夜守护学生。
公寓专班的工作十分繁忙,每天要完成送饭、辅助做核酸、收垃圾、指挥错峰上厕所、打水以及心理疏导等诸多工作,事无巨细。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经验,通过给每个宿舍门上贴标签,标明人数、名字、回民等人员信息,实现了快速准确配餐。同时创新方式,用微信接龙的办法解决了同学们上厕所不碰面的问题,有效避免了交叉传染。
进驻公寓期间,在读博士杨雨佳迎来重要的博士学业考试。面对困难,他二话不说,以纸箱为凳桌,穿着防护服,用借来的笔记本完成了线上笔试和口试汇报。此外,杨雨佳还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间隙完成了榆林市重点实验室线上答辩以及榆林学院艺术教育年度报告文字材料。
尽管脸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印子,手被消毒液腐蚀蜕了几层皮,艺术学院专班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用奋斗谱写了抗疫一线的“艺术人生”。
疫情面前,我们同心抗疫共担风雨,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用平凡萤火汇聚成无畏星河,用师者的铁肩担起守护学生的责任,用师者的大爱守护校园的安康。
上一条: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学院 榆林学院与榆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条:我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全委会精神,盘点冲刺追赶超越